我院内分泌肾病科成功实施上腔静脉支架置入术联合动静脉造瘘后球囊扩张术
近日,我院内分泌肾病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风险手术——上腔静脉支架置入术联合动静脉造瘘后球囊扩张术。
患者为70岁女性,因“上腔静脉压升高半月”入院,诊断为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SVCS是临床急症,是由于上腔静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血液回流心脏受阻引发的症候群,可致脑水肿或循环衰竭,死亡率高达20%。
内分泌肾病科联合超声影像科、手术麻醉科多学科会诊,排除了肿瘤因素,根据患者既往接受过动静脉造瘘(AVF)用于血液透析的病史,判断患者为瘘管狭窄导致静脉高压,诱发SVCS。
为兼顾急性减压与长期通路维护,多学科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将介入手术定为首选,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同时针对肾病患者的脆弱状态,选择臂丛麻醉(局麻而非全麻)降低心肺负荷。
手术于7月6日10:00开始。本次手术集结内分泌肾病科、手术麻醉科、介入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采用臂丛麻醉确保患者清醒状态下无痛感,减少全麻相关的肾血流波动风险,同时允许实时监测神经反应。
上肢静脉支架置入术的关键突破
团队在DSA引导下,经肘静脉穿刺,置入三处自膨式金属支架。术中,团队遭遇钙化斑块阻塞,采用“脉冲式推注肝素”克服血栓风险。最终,支架成功开通上腔静脉,患者静脉压从25mmHg降至10mmHg,即刻缓解肿胀症状。
动静脉造瘘后球囊扩张术的功能重建
针对患者原有AVF狭窄,手术团队行球囊扩张术扩张狭窄的静脉段,恢复血流。这一步骤不仅预防了术后再狭窄,还优化了透析通路流量(从300ml/min提升至500ml/min),一次性解决SVCS与透析通路问题。
本次手术创新性地将支架置入与造瘘管理结合,避免了二次手术。通过术前3D血管建模(CT重建)和术中超声监控,确保手术安全。整个手术历时2.5小时,患者全程出血量不足50ml,未输血。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透析流量充足,目前已安全出院。
本次手术展示了多学科处理复杂血管病变的效率。其意义深远:从技术革新角度,臂丛麻醉下微创介入降低了全麻禁忌患者的门槛,尤其适合高龄或肾衰群体;全球案例中,局麻SVCS手术不足10%,我院内分泌肾病科实践填补了区域空白。从成本效益分析,介入手术相较开胸手术成本低,能缩短患者住院周期(从14天减至7天),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符合医保控费趋势。
本次手术的成功,是多学科协作的典范,也是我院内分泌肾病科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未来,科室将持续优化血管介入技术,推动肾病相关血管病变的诊疗标准化。
供稿:张玉 程志鹏
编审:朱美岳
- 上一篇:康复医学科“中医精准减重”方案助力科学瘦身
- 下一篇:防控蚊媒病,医院在行动